作者:汪庆华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1日12版) 编辑:熊德兰 访问次数:次发布时间:2017-07-11
中国自古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大国,农耕文明一直伴随中华文明的历史脚步。当今时代正处在农耕嬗变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该如何传承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
我们的民族从农耕原点走来,我们的祖辈从农村原野走来,我们的文化从庶民百姓走来。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转换和文明嬗变的一代人,有责任为留住根脉、记住乡愁、传承文化做些有益的事情。
中华农耕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漫长农耕时代,农民、农村、农业创造、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农耕文化正在日益远离当下生活,但我们可以借助诸多有形器物作为载体留存记忆、加以表达,诸如传统农耕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娱乐器具、工匠用具、典籍资料及各种各样的器物、衣饰等,都可以通过博物馆的诠释来讲述农耕文化。这些原本在农村都司空见惯的物件,如果不抢救性地收集保存起来,必将随着工业文明替代农业文明而消逝。因此,抓住时机创建一批以重在表现农耕嬗变为主旨的专题博物馆十分必要和迫切,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工程,应该引起社会足够关注和积极参与。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创建与农耕主题相关的博物馆日渐形成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更加激发了人们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仅就农耕主题的博物馆来看,中国农业博物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办的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华东农大创办的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是较早创建的,重在表现古代农耕文明发展史。新近还陆续涌现出一批以农耕文化嬗变为主题的博物馆,如西安高陵的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湖北保康的尧治河农耕文化博物馆、湖南的耒阳农耕文化博物馆、宁夏固原的西北农耕文化博物馆、广西贺州的族群文化博物馆等。
河南省bet36体育在线于2010年着手创建的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例。该馆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于2012年12月正式开馆,现已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和全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馆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藏品3000多件(套)。“接地气、通民情、贯古今、重文化”是该馆的突出特色。开馆以来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预期。省内外参观团队络绎不绝,赞誉良多,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十分突出。
目前珍藏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据了解,农耕文化专题博物馆、展览馆建设方兴未艾,全国已有多地正在建设或筹划中,发展势头良好。
对于悠久而厚重的传统农耕文化,仅有博物馆珍藏器物、存留记忆是远远不够的,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传承文化,教育后人,才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应该把中华农耕文化记忆传承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不仅要办好实体博物馆,还要进而建成数字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同时还应在开展调查研究、资料汇集、媒体传播、活态呈现、开发利用、创新发展等方面努力,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当为工作重点:
第一,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各地创建农耕文化专题博物馆的热情应予鼓励和支持,加强宏观指导,把握正确方向,促进健康发展。条件成熟时,加强馆际沟通交流,引导和组织馆际横向联合,互相借鉴,携手共进。社会文化建设管理机构应重视发挥农耕文化博物馆、展览馆的作用,通过一定方式和措施,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文化建设工作体系之中,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第二,切实加强学术研究,深入发掘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在重视整理和利用历史存留的珍贵资料基础上,要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针对传统农耕时代尾部的深入研究,因为这个时期的传统农耕文化最为成熟,它不仅承载着漫长农耕时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而且距离我们最近,最便于开展抢救性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对传统农耕文化进行系统性地扒梳,辨别良莠,提取精华,传承弘扬。
第三,积极推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开发应用和传承发展。鼓励和支持休闲旅游业开发利用农耕文化资源,通过器物展示、活态呈现、体验感受、观光采摘等手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从而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西安高陵大型农耕文化体验园“高陵场畔”及其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就是成功的范例。这里每到周末游客可达数万之众,节假日更是摩肩接踵,异常火爆。
第四,多途径推动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大力倡导现代传媒、教育领域、文学艺术领域,以优秀农耕文化为素材进行宣传教育和艺术创作。近年来许多电视台和网络新媒体以回归自然、守望家园、传承文化、莫忘乡愁为主旨制作播出的栏目和作品,广受欢迎。社会上陆续涌现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学术成果也颇受青睐。bet36体育在线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晓民的散文集《民间记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出版),社会反响强烈,先后获得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和第二届“杜甫文学奖”;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的“农耕回望·文脉传承”大型图片巡展以及传统儿童游戏夏令营等诸多活动,受到公众广泛欢迎。这些都充分说明以农耕文化为切入点弘扬传统文化,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总之,留住农耕文化的根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关注,任重而道远!
(作者:汪庆华 单位:河南省bet36体育在线)
bet36体育在线地址:中国·河南·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bet36体育在线信息化管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备08001014号